我曾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,来自泰国短片《豆芽》。
《豆芽》
01
小女孩Ju生活在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里,有一次她和她妈妈一起去菜市场。
小女孩Ju一直盯着一个摊位在看,妈妈注意到了,便问她,“Ju,你在看什么呢?”
原来小女孩Ju看到了豆芽摊位上有许多人在买豆芽,便问妈妈,“为什么豆芽卖得那么好?”
妈妈回答她说,“因为只有一个摊子在卖豆芽。”
这时,Ju问妈妈,“我们可以种来卖吗?”
妈妈的回答是,“嗯,我们试试。”
简单的一句回答便体现了妈妈对女儿反应的思维。
与之对比的,我们可以想到,常见的几种反应:
“别闹了,家里又没地方种豆芽”
“现在我们没钱种豆芽”
“种豆芽干什么,我们又不会种”
“好好读书,别管什么种豆芽的事情”
02
于是Ju就和她妈妈一起种起了豆芽,她们在家里的阳台上放置了一些篮子,开始种豆芽的尝试。
但是没想到的是,豆芽都枯死了。
Ju和她的妈妈看着枯死的豆芽苗,都很伤心。
没想到,这时妈妈的反应是,“没关系,我们再试试。
03
于是Ju就和她妈妈一起种起了豆芽,她们在家里的阳台上放置了一些篮子,开始种豆芽的尝试。
但是没想到的是,豆芽都枯死了。
Ju和她的妈妈看着枯死的豆芽苗,都很伤心。
没想到,这时妈妈的反应是,“没关系,我们再试试。
04
面对第二次失败,母女二人选择了寻找问题所在。她们发现,原来是没有按时浇水。
但是由于生活原因,她们可能无法做到按时浇水,在这里我推测是妈妈可能在打零工,女儿也要上学已经帮忙家中干活。她们想到了一个办法,于是收集了许多废弃的塑料瓶。
将水瓶串在木杆上,并戳上洞,挂在豆芽上面,给豆芽浇水。
面对第三次尝试,女儿问妈妈,“它会成功吗?”
妈妈再次露出自信的面容,“我们试试”
正如故事中的Ju所言,“妈妈说的‘我们试试’就像一剂神奇的养料。”
这养料不仅帮助豆芽成功长出,也帮着小女孩Ju的好奇心发展。
Ju看到豆芽长出的样子,简直乐开了花!
妈妈看到开心的Ju,问道“我们要不要试试种点别的?”
小女孩似乎已经学到了这种思维方式,对妈妈说“我们试试!”
05
故事中的小女孩是有原型的,她就是Netnapa Saelee。
她获得了一份奖学金,现在正在瑞典做研究。
这都多亏了她的妈妈。
这是一个简单的短片,但是却诉说着不简单的力量。
“我们试试”,“我们再试试”。
好的教育能帮助孩子善待他们的好奇心,并培养起解决问题的能力。其中就包含了对坚持的耐心,对困难的韧性。这些都是非常普通却非常重要的品质,这种品质的差距会在生活的各个环节得以体现,最终产生巨大的差距。
若以后我们碰到孩子好奇的提问,碰到困难的几度失败,我们会如何反应呢?这种反应模式会被孩子学去,并对他的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。
来源:知乎,作者:端木七曲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我们尊重原创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。图片来源网络,侵权立即删除,谢谢!
报名预约
官方微信
返回顶部